唐丹玲U团队在互花米草遥感识别方面取得研究进展
发布时间:2025-7-10 发布人:U团队
近日,广州海洋实验室唐丹玲U团队在互花米草的遥感识别研究取得进展,利用Sentinel-2卫星数据,结合不同的监督分类方法和特征提取粤西地区的互花米草,取得较高精度的分类结果,相关成果以“Comparing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–feature combinations for Spartina alterniflora extraction: a case study in Zhanjiang, China”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remote sensing 期刊。论文通讯作者为广州海洋实验室唐丹玲教授和汕头大学的杜虹教授,第一作者陈秋杰为广州海洋实验室与汕头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,合作者包括广东海洋大学沈春燕副教授。
互花米草为入侵物种,在粤西地区造成生态破坏。有效的遥感识别与监测可以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支撑。但是,目前,粤西地区互花米草的研究相对匮乏。为探究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特征对分类精度的影响,研究使用5种分类方法以及3种特征组合的6个特征集,分析比较监督分类的精度。研究结果表明,MLC方法与光谱波段的结合精度最高,RF方法对不同的特征集有着较为稳定的提取精度。
研究探究了粤西地区互花米草提取精度较高的方法与特征组合,对日后该区域的监测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,为互花米草的防治与红树林湿地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。广州海洋实验室唐丹玲领衔的U团队(https://www.gmlab.ac.cn/rcdw/cxtd/nhst/js/)聚焦海洋遥感理论与应用研究和海洋仪器研发,关注海洋生态与环境。作为“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遥感中心”的研究团队,承担了“基于卫星遥感的粤西地区互花米草长时序扩散/演化研究”项目。
研究由广东省创新团队项目(No. 2019BT02H594)、广州海洋实验室引进高端领军人才计划 (No.GML2021GD0810),中欧合作项目the Dragon 6 Programme (No.PP95531) 和 Guangdong Province Special Project 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and Eco-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等共同资助。
论文全文:Chen Q, Shen C, Du H* and Tang DL* ,2025,Comparing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–feature combinations for Spartina alterniflora extraction: a case study in Zhanjiang, China. Front. Remote Sens. 6:1606549. doi: 10.3389/frsen.2025.1606549
PDF请点击# 217:http://www.lingzis.com/journal%20article.htm